|
1.阿里海外电商收入强劲增长
蒋凡再次挑起阿里重任。
2月23日,阿里公布了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季度业绩。
财报显示,阿里本季度收入2477.56亿元,同比增长2%;经调整EBITA达到520.48亿元,同比增长16%。
另外,阿里本季度净利润暴涨138%达到457.46亿元。这一数字看上去有点夸张,但其实主要是因为数字媒体及娱乐分部相关的商誉减值减少了224.27亿元。
如果具体到分部表现来看,阿里最为核心的“中国商业”分部收入下滑1%。主要是客户管理收入同比下滑9%,好在依靠直营业务10%的增长挽回颓势。
占总收入接近七成的中国商业收入出现下滑时,阿里整体的收入还能同比增加2%,显然是有新的业务撑起了阿里的营收。
(截自阿里2022年十二月底止季度业绩)
当我们将目光移向占收入比例仅次于“中国商业”的“国际零售”和“菜鸟”时,会发现这二者出现了26%-27%的强劲增长。在原本的收入单位已经以“百亿”计的情况下,还能出现两位数的增幅可谓十分恐怖。
在阿里此前发布的几份财报中,菜鸟的成长早已有目共睹,如今的成绩也在意料之中。
反观国际零售部分,在2022年Q2和Q3,来自Lazada、速卖通、Trendyol和Daraz的整体订单量曾分别同比下降4%和3%。到了第四季度,不仅订单量同比增长3%,总收入更是同比大涨26%。
细分来看,Lazada在东南亚的订单增长开始恢复,同比小幅回升。其不断推出的增值服务也持续提高了变现率,每单亏损缩减30%;
速卖通的订单量出现积极增长,主要是因为西班牙和法国的增值税和外汇汇率影响继续缓解。同时在菜鸟的协同下,其跨境配送交付时间得到了显著改善;
表现最好的是Trendyol,整体增速50%,主要是因为其本地生活和电商业务的成长都十分迅速。而Trendyol大幅增长的营收,正是阿里国际零售出色表现的源头。
财报会上,阿里CEO张勇表示,会在Lazada所在的东南亚市场坚定不移的投入。过去一年阿里巴巴向Lazada三次注资,截至目前,总投资金额已经达到48亿美元。
而在这份耀眼的成绩单背后,阿里“海外数字商业”负责人蒋凡,也重新回到了聚光灯下。
2.派蒋凡出海,阿里赌对了
2021年底,张勇发出内部信,宣布公司升级“多元化治理”体系,任命戴珊和蒋凡分别负责新设立的“中国数字商业”和“海外数字商业”两大板块。
于是从2022年1月1日起,蒋凡开始代表阿里分管全球速卖通和国际贸易(ICBU)两个海外业务,以及Lazada等面向海外市场的多家子公司。
这一纸调令曾让外界议论纷纷,身为淘宝天猫总裁的蒋凡,却被调往执掌占总收入比只有个位数的海外业务,似乎有“贬职”之嫌。
早年的蒋凡,成功带领淘宝实现无线化战略(手机淘宝App),入职阿里仅5年就升任合伙人、担任淘宝天猫总裁。在他带队淘系的7年时间里,阿里电商用户规模从1亿多增长到近10亿,淘系GMV从1万多亿增长至近9万亿。
论个人能力,蒋凡的表现是有目共睹的。甚至美团创始人王兴都曾在朋友圈感慨:淘宝要是能打赢拼多多,蒋凡就是当之无愧的阿里CEO接班人。也是因为这番话,蒋凡自此就被贴上了“阿里太子”的标签。
然而在2020年,蒋凡因为私人关系处理不当,给公司造成名誉损失。最终受到阿里处罚,取消合伙人身份、降级、取消上一年所有奖励等等。
也是在此事过去一年多以后,蒋凡被调往阿里海外业务,难免让外界猜测两件事有因果关系。
但从另一方面来看,海外业务对于阿里的重要性,甚至比国内业务有过之而无不及。互联网红利消失后,国内电商行业早已进入存量竞争时代,很难再有大幅度的增长出现。海外则不一样,一旦能做出成果,对于企业发展而言意义重大。
身为“85后”的蒋凡,年富力强,有能力也有成绩,由他来负责阿里的海外业务其实再合适不过了。从结果来看,蒋凡也确实没有辜负阿里的期望。
2022年上半年,刚接过阿里海外业务的蒋凡,就开始积极走访东南亚、欧洲各国的市场。对整体情况有了解后,蒋凡意识到了阿里海外业务的症结所在:太依赖经验主义,本地化做得还不够。
于是从6月起,蒋凡开始调整各地的管理团队。首先是任命董铮接替李纯,担任Lazada的新任集团CEO。公开资料显示,董铮曾先后担任过Lazada泰国、越南CEO,对东南亚市场的商家、消费者、运营等足够熟悉。
一个月后,蒋凡又将Lazada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三处的分管CEO换成在当地成长起来的业务负责人,为的就是更贴近本地市场。
此番调整的效果也是立竿见影,2022年下半年Lazada在东南亚各国的市场份额出现了显著提升。
对于速卖通,蒋凡也同样重视本地化工作。他将韩国、西班牙、巴西、法国等国家列为速卖通重点运营的国家,匹配了相应的营销费用和本地化人才编制。
战略上,蒋凡非常重视用户体验和优质供给,因而选择优先扶持海外仓商家。在东莞、深圳、威海、烟台、杭州、义乌等跨境出口主要城市,速卖通都设立了优选仓。商家备货入仓后,平台直接发货,大幅提高了物流效率。
去年年底,在蒋凡的带领下,速卖通还上线了“全托管服务”。依靠该功能,商家们只需要负责货物生产、报价和备货入库。剩下的销售、物流、售后等等全都由平台负责,无需商家操心。
该功能才上线一个多月后,就有很多参与的商家表示成交量和成交额出现明显增长。同时,速卖通在多国的市场份额也得以提升。
回顾过去的一年,阿里海外业务前三个季度之所以表现平平,主要是蒋凡还在各地视察、调动管理团队。而在明确战略方向后,第四季度也自然而然地取得了爆发式增长。
由此看来,蒋凡未来还能给阿里带来更多的惊喜。
3. 大厂大将,混战海外
过去几年里,大厂出海寻找新增长点早已屡见不鲜。
而其中引人注目的一点是,它们派出去开荒拓土的“大将”,基本都是企业内部位高权重的“大人物”。
被称为“阿里太子”的蒋凡自然不必多说,去年9月才正式出海的拼多多TEMU,同样是派出了公司的灵魂人物——顾娉娉。
熟悉拼多多历史的人或许知道,顾娉娉这个人非常不简单。黄峥在位时,拼多多遇到重大事项,一般都是她和黄峥、陈磊的“三人小组”商议解决;当年黄峥出人意料地辞掉拼多多CEO时,也将很多权力直接移交给了她。
由于顾娉娉一直为人低调,极少公开露面。关于她的信息很少,只知道她是黄峥的师妹,2007年就开始跟随黄峥创业。甚至当初拼多多能顺利做起来,很大程度上也要归功于她。
后来她虽然没有接过CEO职位,但也为拼多多做出了很多贡献。比如前两年社区团购大火时,顾娉娉正是“多多买菜”的总设计师。在她的带领下,多多买菜成为了当之无愧的社区团购王者,市场份额近半。
如今,拼多多的出海平台TEMU在顾娉娉的带领下,同样是捷报频传。拼团拉新、花一亿打广告、登顶下载榜首……TEMU的每个动作都引发了行业的高度关注。
除了拼多多的顾娉娉以外,去年快手同样是派出了被称为“三号人物”的马宏彬,负责快手的国际化业务。
2017年入职快手的马宏彬,曾在快手多个部门轮岗。“K3战役”打响时接手了运营部与搜索业务,同时戴上了“总指挥”的头衔。随后他负责的快手极速版在2019年9月实现盈亏平衡,进而开始全面主持商业化工作,直到去年8月转岗至国际化事业部。
截至目前,快手的国际化探索已经多次折戟。派出马宏彬这员“大将”,或许也承载了快手出海最后的希望。
从蒋凡到顾娉娉再到马宏彬,一张张底牌涌现,大厂们对于出海的急迫心情早已展露无遗。而在这场混战中,谁才能笑到最后,也让我们拭目以待。
蒋凡,出海,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