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直以来,供需失衡、游资炒作、货币因素被视为生鲜农产品价格剧烈波动的主要原因,而作为连接产销、调节供需矛盾的冷链物流,其发展质量的作用机制被忽略。
冷链物流作为生鲜农产品中连结生产和消费的关键环节,不仅能有效降低质量损耗,还能起到平衡供需、稳定价格的调节作用。实践证明,加强生鲜农产品产地冷链基础设施建设与网络布局,不仅能有效提升生鲜农产品批量储备与跨区域调配的效率,还能有效应对供需两端的不确定性及突发状况,缓解双重边际冲突,实现生鲜农产品供需平衡,稳定生鲜农产品供给价格。
因此,将冷链物流发展纳入生鲜农产品供给价格调控范畴,构建一个共享共赢共担的协同治理体系,对熨平生鲜农产品周期性价格波动,提升流通效率和质量安全尤为重要。
现阶段不确定环境下生鲜农产品供给价格调控与冷链物流网络的协同治理面临诸多挑战,需要整体规划设计,转变传统观念认知,从源头理清冷链物流发展在生鲜农产品供给价格乃至整个产业链中的关键角色和作用功能;革新传统治理模式,从整体上设计冷链物流发展与生鲜农产品供给价格调控的治理目标、组织结构、制度安排和协同过程,实现不同参与主体的合作与互动,保证协同的高度一致性。
一.从源头上厘清生鲜农产品价格剧烈波动诱发因素的内在关联
生鲜农产品价格的形成机制是一个复杂系统,价格剧烈波动的诱发因素具有多维多元特征。要平抑价格剧烈波动首先要革新传统观念认知,从产业链供应链的系统视角审视、厘清诱发因素间的内在关联。要重视冷链物流网络对熨平生鲜农产品周期性价格波动的关键作用。冷链物流作为连接产销、调节供需矛盾的关键流通环节,不仅承担了生鲜农产品流通和转运的功能,还扮演着市场供需信息传递的角色。
一方面要重视冷链物流网络在生鲜农产品产业链价格传导、市场信息传递中的桥梁功能,理顺生鲜农产品产业链价格信号传导机制,提升市场反应速度,稳定市场价格。
另一方面要重视冷链物流网络在保供给、稳价格、提质量方面的调控功能,努力降低市场需求不确定性、产出不确定性、生产延迟或生产规模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增强冷链物流网络对供需关系失衡引起的生鲜农产品周期性价格波动的平抑能力。
二. 改革现行治理体系,优化协同治理顶层设计
缺乏清晰的目标框架和科学的产业链顶层设计是当前我国生鲜农产品供需治理中亟需优化的关键问题,亟需进一步优化顶层设计,催化跨部门协调机制,平衡参与主体权责利关系,促进多产业部门协同,以有效调控生鲜农产品供需矛盾。
一方面要进一步理清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与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内在关联逻辑及因果关系,系统剖析当前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生鲜农产品价格剧烈波动调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困境和关键瓶颈,以生鲜农产品保供稳价为目标导向,提出下一阶段的协同治理关键瓶颈的“突破口”,基于数据与调研全面了解协同过程中的各方期望、重点疑虑、资源政策等,防止协同主体内部出现投机行为。
二是要加强顶层设计,强化协调机制。当前,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建设与生鲜农产品价格异常波动调控属于两个不同的经济系统,在主体、载体以及过程等诸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这在很大程度上减缓了价格异常波动的调控能力和治理效率。为此,需跳出现行治理模式框架,打破不同部门间的信息梗阻,成立统筹各方调控职能的协调领导机构,并建立快速响应的跨组织跨职能跨区域协同会商机制,确保实施的收储行为精确、精准地平抑生鲜农产品价格异常波动,高效推进高质量冷链物流网络建设,助力生鲜农产品产业链的安全稳定和健康持续发展。
三. 创新“底线”“标线”相结合的调控方式
针对市场供需动态反应的时滞效应,进一步创新生鲜农产品价格异常波动的调控方式,设计并实施“底线”“标线”为主体的“双线”调控方式。首先,严抓三条“底线”,一是设置生鲜农产品价格波动(涨跌)的“底线”,利用大数据、机器学习、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实时监测生鲜农产品价格波动,根据地区涨跌幅度及其传播性能的差异性设置不同的风险评级,并结合风险评级的差异性采取针对性措施来防止区域价格异常波动;二是要设置区域冷链物流发展的“底线”,要结合各地区生鲜农产品生产、消费等状况,科学布局、合理配置相应数量规模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包括冷库、冷藏车辆等设施,并将设施数据纳入到市场监测范围中;三是结合产销动态柔性设置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安全库存“底线”,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同时从防止资源浪费的角度严格实行部分关键地区的保供稳价,防止价格异常波动在全国范围内的扩散。
其次,要强化价格异常波动调控的“标线”,标准是协同的基础,也是不同参与主体间信息交互的载体和语言,建立高水平的调控“标线”无疑是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与价格异常波动调控协同治理的重中之重。
主管部门应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高起点、高质量地设计好生鲜农产品产业链中冷链物流标准,包括基础设施、运营管理以及服务流程,实现不同区域间冷链物流运营主体间的无缝衔接,这将对提升生鲜农产品产业链的发展质量颇为有利。二要大力推进“标线”在不同参与主体间的普及与应用,以“标线”为链接,构建跨区域的冷链物流网络体系;结合生鲜农产品产区以及消费区的空间分布特征,科学布局冷链物流网点(冷库、冷链车等);并可以考虑采用企业联盟、一体化或者第三方专业服务等方式,提升冷链物流网络体系的运行效率和资源调配能力。
四. 构建共享共赢共担合作机制,保障产业链安全稳定
过程机制是协同治理的核心环节,决定着协同治理效果。要从生鲜农产品产业链供需动态监测体系、共同治理体系和价格波动预警机制三个方面着手,构建一个信息共享、合作共赢和风险共担的共同治理机制,有利于保障冷链物流发展与生鲜农产品价格波动调控两者间协同治理的安全稳定。首先,应进一步加强产业链动态监测体系的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建立健全国家层级的生鲜农产品产业链供需一体化监测平台,在平台上及时发布生鲜农产品价格、疫病信息和储备、流通等信息,强化信息引导,实现信息共享和价格“共振”,促使生鲜农产品供需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从而实现整个生鲜农产品产业链的保供稳价、自主可控。出台生鲜农产品产业链高质量发展配套支持政策,鼓励支持更多主体参与到供需一体化监测平台的建设中来,逐步将其打造成为一个涵盖市场监测、信息交互、风险预警和智能决策功能于一体的智慧管理平台。
其次,要加大对多元化治理主体的培育力度,发挥其引领和保障作用;强化参与主体地位,增加企业协同投入,培育生鲜农产品品牌,促进其专业化、产业化和品牌化发展,提高服务效率和竞争活力。加强多主体之间的协同创新,在确定各主体明确职责和归属权益的基础上,加强产业链各参与主体间的深层互动,建立多主体共同治理的新模式及稳定长效合作机制,实现互利共赢。
第三,建立并逐步完善生鲜农产品供给价格异常波动的市场风险预警机制和调控预案,将冷链物流网络作为关键环节和调控手段纳入到预警调控体系当中,在生鲜农产品产业链条中设置风险识别关键点,运用大数据、云计算、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对产业链条中价格异常波动进行精准识别,并结合其比价系统、冷链物流网络及相应的调控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调控预案,及时有效地应对生鲜农产品价格异常波动,实现风险共担。
助力生鲜农产品保供稳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