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经济发展成就的取得,离不开物流的支撑,且在未来经济发展中,物流要具备服务能力弹性、运行功能弹性、创新发展弹性,即物流发展和运行要展现出服务于国家经济安全与发展的强大韧性。在此过程中,物流的韧性与价值创造的技术、业态、模式和产业创新的巧妙结合,必将如同改革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带来物流大规模成长一样,带来新一轮以安全韧性和价值创造为基本特征的、高质量的规模扩张。
2022年,我国GDP达121万亿元,同比增长3%,这是继2020年、2021年连续突破100万亿元、110万亿元之后,再次跃上新台阶。这个3%弥足珍贵,不可小看,其不仅反映了我国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突破了120万亿元整数关,也充分体现了我国继续保持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经济稳健发展,充分展示了中国经济的发展韧性。
2022年我国经济发展成就的取得,离不开物流的支撑,且在未来经济发展中,物流要具备服务能力弹性、运行功能弹性、创新发展弹性,即物流发展和运行要展现出服务于国家经济安全与发展的强大韧性。
2023年一季度,全国GDP合计达到284997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4.5%。对于处于疫情影响恢复期的巨型经济体而言,这显然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这一成绩的取得,既展现了我国经济发展内在的强大动能,又体现了物流业发展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物流融合创新、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就当前来看,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物流面临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和高质量发展的新使命。
为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物流作为供应链的重要构成基础和要件,在提高服务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和韧性的同时,因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大规模、高质量的产业运行体系的建设,面临现代化进程中全新的价值创造机遇——物流的韧性与价值创造的技术、业态、模式和产业创新的巧妙结合,必将如同改革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带来物流大规模成长一样,带来新一轮以安全韧性和价值创造为基本特征的、高质量的规模扩张。
我国物流市场主体必须正视这一良好机遇,迎接现代物流体系建设背景下物流大发展时代。
一是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向物流供应链。强大供应链是实现韧性与价值创造巧妙结合的有效手段和载体。只有手段与载体的有机统一,才能既打造服务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具有强大韧性的物流体系,又能因物流连接生产和消费,切实简化我国产业运行环节,不断降低物流运行成本,在环节简化中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率,从而培育出具有供应链加持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使得现代物流融入产业发展系统,实现物流从被动的派生服务向主动的产业运行技术、业态、模式创新的引导型服务转型。同时,也将现代物流业的规模扩张建立在提质降本增效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物流发展品质。
二是扎实推进“通道+枢纽+网络”物流运行系统建设。现代物流提质、降本、增效的基本发展模式是网络规模经济。在国家出台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等物流枢纽设施政策的大背景下,稳步推进“通道+枢纽+网络”物流运行系统建设,通过优化物流网络化空间布局,为物流供应链运行提供强大基础设施载体的同时,加快构建我国顶层骨干物流网,为物流网络化规模运行营造环境条件。如此,便可使得跨区域物流向通道集聚,依托枢纽密切通道联系,以通道和枢纽为载体建立功能强大的物流网络,提升物流提质、降本、增效韧性,为创造产业与物流新价值奠定坚实的运行基础。
三是培育发展物流枢纽经济。物流要素和运行服务向枢纽的聚集,在特定空间上营造了物流产业规模发展和更好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环境,在提高物流运行的安全韧性的同时,将创造培育发展枢纽经济新高地的机遇,使物流供应链安全和韧性得到经济新增长点的加持,更有利于物流依托枢纽承载城市在高水平价值创造基础上实现大发展。承载国家物流枢纽的城市均应以发展枢纽经济作为物流大发展的突破口,依据城市资源禀赋、产业辐射方向和潜在的物流规模,设计好物流供应链,将物流供应链连同临近枢纽产业有效嵌入物流枢纽,精准和创新打造城市物流与产业发展新高地。(作者系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