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来介绍一下关于存储区域规划的问题。
先看这个图,一个酒水类的仓库,进货口和收货口在对向方向,就是收和发在仓库的两端。库存区大致分了是八个存储区域,ABCDEFGH八个区域分别对应不同的酒水类别。
请问,如何判断,每个类别应该放在存储区的哪个方位,是靠近进货口,还是靠近出货口。

要想确定具体的区域位置,我们要做各类货物的进出数据分析。
选取每类货物,一定时间内的的入库总量,比如说一个月收货总量是400托,那入的次数就是400次,这类货物也是按托出库的,400托库存量,不管他是一次出几托,一托就是一次,对吧,所以,出仓次数统计,也就是400次。这是第一种情况,入库是整托,出库也是整托。
第二种情况是,入库整托,出库零散。比如这个,入库量150托,也就是入仓次数150次,每次出库量0.5托,那出的次数150托就是300次。
第三种情况,每次收货不足一托,出库也是按箱来的。A类货物,入库400箱,每次收了20箱,入的次数就是20次,出库每次5箱,出的次数400箱就是80次。不管哪种情况,我们根据出的单位把入库量单位保持一致,箱,那出入都是箱,托,那出入都是托。
有了出入的这个基础数据,现在我们要引入一个比值,叫进出仓次数比。400箱库存量,进仓20次,出仓80次,20/80,也就是0.25,说明它的操作占比,出的工作量比入的工作量要大,说明这个比值越低,越要靠近出口,来提高出仓的效率,降低成本。像比值为1的这种,进400次,出400次,本质上,放在哪里,靠近入还是靠近出,它是没区别的。

所以,按照这个进出仓次数比值来看,A类白酒0.25和G类冲饮类0.4,这两种最低,要放在出货口。H类和D类都是0.5,要靠近收货口。其他的CBEF,都是1,剩下的位置,随便放没有区别。这是根据进出仓次数比来规划存储区,只要是收货口和发货口不在一起,都可以用这个数值来做参考。

收,发,在一起的仓库,就不能用这个比值了。比如这种U型动线的仓库,收货和发货是在同一个月台上进行的。这种情况,要看进出仓次数的和,也就是周转量越大,收发频繁的货物要靠近月台。还是刚才数据,E类进出之和为1400,其次是B类800次,然后是F类和H类600次,B类不在门口区域,所以要和D类调整位置。
具体的规划方法,其实有很多考虑因素,这些内容,我们不能靠单纯的死记硬背,要结合自己仓库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应用,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