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运价集体上涨
尽管当前消费需求没有明显回升迹象,但货运市场的涨价潮依旧来袭。
最近,包括马士基、地中海航运(MSC)、达飞轮船、赫伯罗特、万海航运等船公司相继宣布上调3月份运价,涉及欧洲、地中海、北美、非洲、中东印巴等多条重要航线以及近洋航线等。
具体来看,马士基宣布,自2025年3月3日起,将调整远东至北欧和地中海地区航线的FAK运费,最高可达每40尺柜6200美元;达飞宣布,自2025年3月1日起,将上调远东至地中海和北非的FAK费率,最高每40尺柜6900美元。

马士基上调运费 图源:马士基
赫伯罗特也宣布从2025年3月1日起,上调远东至欧洲的FAK费率,并征收从亚洲/大洋洲至非洲、中东和印度次大陆以及从亚洲至大洋洲的集装箱货物300美元/TEU的GRI,有效期另行通知,此次调整不仅涵盖20尺和40尺干货和冷藏集装箱,还涵盖各种高箱。
万海对全中国区出口至亚洲区(近洋航段)的货载实施运价调涨;MSC宣布自2025年3月1日起,从所有远东港口(包括但不限于日本、韩国和东南亚港口)至地中海港口(包括西地中海、东地中海、亚得里亚海和北非)和黑海港口的新运价。

MSC新FAK费率 图源:MSC
多个船公司集体上调多条航线运费,其中美西、美东航线涨幅明显,跨境卖家又要面临更深一轮的物流挑战。毕竟运价上涨将直接导致物流成本大幅增加,卖家的利润空间进一步被压缩。
2、卖家难题不断
相信不少卖家已经发现,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运价上涨一波接一波,比如9月全球平均现货航运费价格上涨25%,达到每公斤2.71美元,当时东北亚至北美和欧洲的航线运费同比和环比均出现较大涨幅。
这些船公司集体涨价潮更是来势汹汹,去年11月15日起,MSC、达飞等多家船公司上调多条航线运费,比如达飞把20尺柜的最高运费调整为5100美元,40尺及高柜的最高运费调整为7900美元。
到了今年2月,达飞又调整了从印度、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运送至北欧及西地中海的FAK费率,20英尺和40英尺集装箱的费率为3300美元。除了上涨运价外,一些船公司还向卖家征收旺季附加费,进一步加重了卖家的成本负担。

达飞新FAK费率 图源:container-news
而在卖家面临运价上涨、物流成本加重等难题的同时,还可能遇到仓库爆仓等情况,这扰乱了卖家正常的备货节奏。此外,各地区关税政策变动、国际快递巨头相继调整运费也让卖家头疼不已。
比如说,自今年1月6日起,FedEx美国、美国出口和美国进口服务的包裹和货运费率平均上涨5.9%;DHL也发公告称,从今年1月1日起运费上涨4.9%-6.9%。

总而言之,今年必将又是充满挑战的一年,跨境卖家们还需及时调整运营策略,通过提前备货、利用智能化工具等,尽量让物流成本降下来,同时也要注意规避风险,避免因突发危机耽误了销售。